实践第四天,7月28日,梓潼联合实践队进行了中期任务进程汇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老师、梓潼县县长等听取了实践队各小组工作进展,并根据实践情况,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首先,实践队规划组从场地功能定位出发,通过分析场地资源禀赋和地理优势,提出打造文昌文化研学驿站,并给出了具体的功能策划。设计组简要介绍了工作站的选址、形态、功能以及平面、剖面深化等相关进展。调研组完成了对37户村民的深度访谈和问卷调研,收集了当地扶贫政策的落实、村民基本生活、农村产业发展以及村庄人居环境等多方面信息。
文创设计以推广梓潼年画为目的,运用“祈福”主题,打造“文昌赐福”文创品牌,设计文昌君卡通形象。文创产品提取梓潼年画元素,计划设计以景区主题为主的文创产品。微电影计划记录梓潼当地的文昌文化与村民的日常生活起居、生产劳动,希望借助远景与近景交替、风景记录与人物特写交融等手法,探讨文化传承、民众生活与乡村振兴三者的关系。
老师点评完成的进度时说到,工作站的设计应当不拘泥、有适当突破创新,要将文昌文化武装到当地百姓身上,让百姓参与文化的传承与建设。
实践第五天,7月29日,实践队师生与七曲村村委书记以及住建局、农业农村局、文广旅局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在访谈中了解到,为解决村民们居住困难、居住条件差等问题,当地住建局相继出台了相关措施,鼓励村民参与改造建设家园。农业农业局负责人介绍了梓潼县农业发展情况,采用了一二三产业结合的方式,面向全国及海外市场,促进了当地就业。文广旅局负责人则介绍了本地文化保护和传承以及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近年来,梓潼结合本县实际,积极开展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在对外交流、展示展演、非遗进校园、文创产品开发等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座谈结束后,老师们对实践队同学们提出要求,希望大家在短期的实践中,将目光聚焦于关键问题,注重学习的过程,受教育、长才干,而后作贡献。

